一、课程建设目标及预期效果
1.课程建设目标:具体而言,以问题或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导,以情境创设、反思质疑、交流互动为教学策略,以自主、探索、合作为组织形式,以民主、合作、和谐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兴趣、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教师不再主宰课堂,教师的任务转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创造活动,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注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共享、探究,在合作、共享、探究中学会学习、展现个性、获取知识、实现创新和促进发展。
2.预期效果:
(1)转换教学理念,促进师生和谐的教学关系。开放式和自由化的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讨论者、交流者和评价者,使师生在角色转变中不断重构民主、健康、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2)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呆板的理论知识融入形象生动的情节中,学生在一定的场景里按照既定情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完成具体的情景操作。这种生动直观、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的互动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由交流、平等繁衍、畅所欲言的开放式互动平台,能够在一种开放的情境中,重塑学生的知、情、意、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提出问题,营造主动思考探索共享的氛围。通过设置灵活多样、循序渐进、分类分层、结果多元的开放式学习问题或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分析同一个问题。开放式的问题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自我反思、自我质疑、自我探索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好奇、好问与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
拓宽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够使学生围绕相关任务或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积极分析与深入探究,使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性思维能力。
(4)改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模式采取开放、交互、多元、协作的教学运行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示与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训练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育与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与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分析、表达、沟通、合作、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建设实施步骤、方法
1.实施步骤:
(1)拟定土地经济学课程建设知识点及视频制作计划;
(2)根据知识点及视频制作的计划,设计知识点的内容,确定教学大纲、作业及题解;
(3)查找确定作为补充知识点的扩展资料;
(4)基于知识点的设计、作业及题解、扩展资料等,完成PPT等多媒体课件制作;
(5)录制教学视频;
(6)设计教学测试;
(7)网站运行。
2.方法:
《土地经济学》教学团队在课程内容更新、完善以及网站的建设与维护上做了细致的分工。制定课程研讨制度,就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计划等的修订与改革以及备课教案等定期进行交流,加深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同时,制定教学团队教师轮流上课制度,形成了课程建设有效的运作机制。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通过新媒体等渠道推广《土地经济学》,提供《土地经济学》系统的学习资源,鼓励和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成员自主加入《土地经济学》课程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尽可能扩大《土地经济学》课程的利用率。
三、课程建设的创新点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作为我国该领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最具实力的师资力量,形成以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学术梯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现已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其中就包括了土地经济学该门课程。总的来说,《土地经济学》该课程的建设具有非常良好和扎实的基础。其完整的研究体系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本学科更具特色和优势,社会影响力也日趋增强。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的专业核心课,同时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一直广受校内学生的重视。一直以来,本课程在稳步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学习校内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地加入新的教学元素,丰富课程内容、挖掘研究深度,让同学们在课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