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6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一期)在南京农业大学顺利开班。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唐咸来,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荣顺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干部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黄永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人事处一级主任科员李贤宇,南京农业大学广西“头雁”导师代表等参加启动仪式。仪式由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毛卫华主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设区市105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头雁”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南京农业大学求学之旅。

发挥优势 哺育英才
吴荣顺在致辞讲话中表示,南京农业大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农业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源远流长、基础深厚,此次双方携手共同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更为推动校地开展全面深入合作提供了抓手、创造了新机遇。他强调,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和师资优势,结合江苏乃至长三角的农业产业和市场等优质资源禀赋,助力广西“头雁”快速成长成才。他勉励全体广西“头雁”同学以参加本次学习为新起点,深耕广西农业热土,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躬行精神做智慧农业的践行者;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做联农带农的引领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胆识做产业升级的开拓者!
明确目标 学以致用
唐咸来在开班动员中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实施“头雁”培育的核心要义,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全面落实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工作精神中的创新举措。并向“头雁”同学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勇担使命。深刻领会乡村振兴人才关键作用,依托南农平台学本领、提能力,努力成为“有情怀、懂经营、擅管理、能引领”的领军人才。二要严守纪律,展现风采。遵守培育规定,增强安全意识,积极研讨协作,展现“头雁”队伍优良形象。三要强化担当,示范引领。珍惜学习机会,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实现“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目标,服务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 精准赋能
著名的蔬菜育种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侯喜林教授代表导师在发言中表态,这次广西“头雁”的培育,将在前期开展深入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发挥学校优势,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助力“头雁”产业发展:一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现代种养业技术水平与产业基础;二是贯通产业链条,构建产销一体化思维,提升经营效能;三是深化区域协作,借鉴江苏农业集约化、智慧化、产业化、融合化经验,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现场还举行了导师聘任及新生入学通知书颁发仪式。李刚华、汤亮、渠慎春、高志红、方星星等5位教授(研究员)代表不同产业方向受聘为本次广西“头雁”的指导教师。为充分做好培育期的跟踪帮扶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由苏桂两地72位专家共同组成的“头雁”指导教师团队,将与“头雁”建立“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结对帮扶联系,具体落实“1+1+1”全过程陪伴式成长工程。


珍惜机遇 反哺乡土
广西南宁罗马腾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艳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南农导师前期赴其家庭农场调研指导的经历及感悟。她表示,培育前的专业建议已为农场改进生产经营带来启发。她呼吁全体同学珍惜“头雁”身份,积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家乡农业发展的实际能力,发挥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共同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四位一体 注重实效
本期培育聚焦种植业与养殖业,创新构建“线下教学—基地实训—跨省研学—跟踪回访”四位一体培育模式。为期20天的集中学习系统性设置了基础综合和专业技能等两大模块课程,包含有农业政策法规、农文旅融合、企业经营管理等公共课程,果蔬品质提升、畜禽水产绿色养殖、智慧农业等丰富内容。针对产业整合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省级龙头企业及典型、特色创业企业等,让广西“头雁”在实践教学中深度体验可借鉴的发展路径与样板,深入学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与实践操作,提升产业链思维,增强跨区域协同能力。跟踪回访将以团队实地考察指导为重要形式,综合解决“头雁”产业发展所遇到的复杂问题,强化帮扶效能。培育期间还将成立“头雁”临时党支部、班委会等,通过红色教育、联农带农经验分享等活动,淬炼党性,强化担当。

